孔东梅是毛主席的外孙女。她的名字是毛主席亲自取的:“东,的一字;梅,毛主席喜爱梅花”。
孔东梅是红色家族的一份子,到美国留学后,她一下子成了沧海一粟。除了驻美国大使李肇星知道她的身份外,没人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后代。
在美国,孔东梅发现,那边的学生只了解是谁。但对于毛主席怎样让一个国家挺直了腰杆是不清楚的。
孔东梅了解到,西方多以电影的方式,来宣传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。那么,红色经典文化,该如何传承呢?在美国的时候,孔东梅就开始想这个问题了。
孔东梅,1972年出生在上海。她从小和外婆贺子珍生活在一起,对外婆的印象大多停留在:贺子珍坐在院子的椅子上,一边抽烟,一边遥望远方。
孔东梅的小时候,过着很“憋屈”的生活。她做什么事都会被“限制”,比如说,原本上街买个冰棍吃,对别人来说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,但她就不被允许。主要的原因是,工作人员担心孔东梅的安全。
孔东梅6岁时,被父母接回了北京上学。在母亲李敏身边生活,孔东梅发现母亲很喜欢浪漫主义的东西。孔东梅后来猜想,可能与母亲童年在苏联的成长经历有关。
受母亲的影响,孔东梅逐渐喜欢上了文学。高考后,孔东梅报考了英美文学专业。大学的时光匆匆而过,毕业后不久,她进入了男友陈东升刚创办起来的“泰康人寿保险公司”。
陈东升起初是开拍卖公司的,拍卖公司运营稳定后,他便开始创办保险公司。孔东梅到了他公司后,忙里忙外,成了他创业征途的得力助手。
两人结婚后,孔东梅和丈夫,以及母亲李敏一起,去了毛主席、贺子珍携手战斗过的井冈山、吉安等地。
参观行程结束后,他们以泰康人寿的名义向吉安革命老区捐赠了1千万元。话说回来,孔东梅当年在公司正干得起劲,突然得到了一个到美国留学的机会。
孔东梅原以为去两三个月就能回来,可这一走就走了3年。到了美国后,学校的外国学生不了解中国。在外国学生的思想里,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战乱年代,甚至是更为封建的留辫子的清朝。
对此,孔东梅总是在课堂上与他们辩论。这也是孔东梅后来下决心要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,孔东梅接到了母亲从中国寄来的一本书籍,名为《我的父亲》。孔东梅读完后,很是感动。据她后来说,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,书里的很多情节让她难以平静。
书中介绍了李敏和贺子珍在苏联生活的一些事情。大多的内容,孔东梅是不知晓的。她是红色家族的一份子,连她都不知道,那么其他人就更不晓得了。
和记平台
为此,孔东梅回国后便开始一边走访,一边写书。2001年,孔东梅成立了“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”。她第一本书是《翻开我家老影集》,一经发布好评如潮。
孔东梅不敢懈怠,先后又出版了《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——与贺子珍》、《改变世界的日子——与王海容谈外交往事》等等。
孔东梅的做法,得到了母亲李敏的大力支持。毛主席去世之后,李敏就很少外出了。但只要有关于毛主席纪念活动邀请,李敏总会参加。尽管身体不好,她也会坚持到场。
当年,李敏听说有个地方为毛主席树立雕像,她马上提出要捐钱。最后,在亲属的极力劝诫下,她才留了一部分钱用作家庭开支。
孔东梅在母亲的影响下,她始终把宣传思想作为工作的重点。她的很多宣传方式,尽管有中西结合的味道,但李敏还是支持的。